盧安達種族滅絕 30 周年

(SeaPRwire) –   盧安達目前發生的事情在人類歷史上相當罕見。盧安達在幾乎所有人(同情或批評)的預料之外,從殖民主義和種族滅絕的灰燼中浴火重生。這場浩劫讓世界認識盧安達,30 年後,這個國家充滿了希望,這要歸功於人民的韌性和決心。

今天是 1994 年 4 月 7 日開始的 30 周年紀念日。據估計,這場由盧安達的胡圖族主導政府發動的種族滅絕。儘管事先有警告和「不再發生」的誓言,但外界卻無動於衷,並以曲解的法律推理和虛假的說法為其不作為辯護,認為發生的屠殺並非真正的種族滅絕,而是一場地方部落紛爭。

(RPF)花了三個月時間結束種族滅絕,這場種族滅絕中斷了國家持續四年的內戰。內戰是由盧安達愛國陣線在 1990 年秋季發動的,這場內戰威脅了盧安達的主權,提出了盧安達是否會繼續成為一個專注於胡圖族霸權的單一政黨國家,還是超越種族分歧的多黨國家。

內戰和種族滅絕造成了數百萬流離失所者,隨著盧安達愛國陣線的前進,其中許多人伴隨著殺人政府進入鄰國。奇怪的是,外界對湧入當時的扎伊爾、蒲隆地和坦尚尼亞的胡圖族難民的命運表現出更大的興趣,而不是對圖西族受害者的福祉,彷彿對其犯罪疏忽感到尷尬。 

更奇怪的是,非洲和歐洲的一些國家為這些殺人犯提供了庇護所,其中許多人至今仍然逍遙法外。有些人繼續對非洲和西方政府、媒體和非政府組織施加過大的影響,塑造國際社會對盧安達現任政府的看法。

但無論外界有何反應,從這場大浩劫中恢復絕非易事。到 1994 年 7 月種族滅絕結束時,盧安達已經失去了其人口的七分之一,其中一半流離失所。這個國家遭到洗劫,國庫被掠奪一空。國內幾乎沒有法官、醫生或公務員。與此同時,肇事者們從鄰國舔舐傷口,重新武裝,並決心完成任務。

1994 年仲夏,擊敗種族滅絕的盧安達愛國軍(RPA)是城中唯一的權威機構。作為一支有效的軍事機器,盧安達愛國軍沒有公共行政、維和或創傷護理方面的經驗。盧安達愛國軍在追擊兇手時,遭遇了一個屠宰場,受害者包括許多士兵的朋友和家人。面對無法言喻的恐怖,這些年輕男女可能會覺得有理由向剩下的胡圖族人發泄。有些人也這麼做了。但絕大多數並沒有,這要歸功於他們總司令、盧安達現任總統的命令,正如記者兼作家弗朗索瓦·蘇丹所闡述的那樣。

卡加梅是一個兩極分化的人物,在發展界因盧安達從種族滅絕中奇蹟般康復而受到讚揚,但人權活動人士批評他專制和頑固地執掌權力。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今天參觀盧安達首都基加利,你會發現它不僅以其自詡的清潔和沒有塑膠袋而聞名,而且還有非洲第一家端到端的疫苗製造廠、全球最先進的無人機配送測試系統之一(兼作血庫)。以及新的醫院、購物中心、運動場館和公園。

另一方面,今年晚些時候,盧安達將舉行其種族滅絕後第四次總統選舉,而卡加梅在廢除總統任期限制的公投的支持下,預計將一馬當先。從西方的角度來看,卡加梅對政治權力的壟斷以及對公民和政治自由的限制構成了獨裁政權的定義。獨裁、專制,隨便怎麼稱呼。我們知道它是什麼。

盧安達種族滅絕 30 周年

我們做到了嗎?從境外汲取的這些關於盧安達和卡加梅的兩極分化觀點,忽視了盧安達人民生活的中間地帶。盧安達人絕不是你會期望在一個由西方媒體描繪的報復性原型統治的國家中發現的溫順依賴的綿羊。盧安達的輿論與任何其他國家一樣多元化和複雜,因世代、教育、地區、階級、意識形態和原籍國而異(許多組成種族滅絕後盧安達的個人在國外、鄰國、歐洲和北美長大)。

儘管他們存在分歧,但大多數盧安達人都有一些共識。首先,這個國家越來越穩定和安全,有能力捍衛自己的邊界。其次,它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擺脫了幾個世紀以來決定人們命運的身份政治。最後,無論這個國家自 1994 年以來取得了多大進步,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今天的盧安達基於一個看似簡單的前提:共同勞動帶來共同財富。你想讓多元化的社會團結起來嗎?將它團結在超越狹隘私利的專案中,將力量與力量結合起來,並鼓勵人們不要將彼此視為這個或那個社會類別的成員,而是視為擁有自己才華的同胞。

這將責任加諸於工作本身、經濟發展和創造就業,自本世紀初首次執政以來,這一直是現任政府的重點。基加利以其新的基礎設施、社會休閒娛樂和有利的投資激勵措施招手致意。政府官員不遺餘力地建立全球關係,以促進在新興 IT、服務和零工經濟中的就業。這如何與農村地區的條件相吻合並不總是那麼清晰。盧安達的農村地區仍然在與學校較差、教師素質較低、農作物產量較低以及缺乏社會和實質資本作鬥爭。在 晚期,政府官員堅稱認識到這一點。地方官員熱情地向擁有尖端技術的農業合作社和促進獲得社會服務並促進企業家精神的示範村發出關注信號。但利率高企,抑制了基加利所宣揚的創造力和冒險精神。一葉知秋嗎?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現在還為時過早。但國家的團結——它的未來——取決於此。

看起來你遇到的每個盧安達人都有一個令人難忘的故事,這個故事生動地說明了盧安達在深淵中不斷上升的挑戰、利害關係和希望。請考慮來自居住在美國的一位盧安達人的這樣一個故事。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

從歐洲飛往基加利的飛機降落在停機坪上,機艙內消毒通風的空氣與盧安達濃郁的、煙霧瀰漫的空氣形成對比,足以讓一個意志堅強的人流下淚水。沒有什麼比熟悉的味道更能喚起記憶,而帕特里克·烏維馬納已經離開家鄉 11 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