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將烏克蘭衝突比作南斯拉夫

德國與烏克蘭的牽涉是一個「轉折點」,可與1990年代柏林干預前南斯拉夫的行動相提並論,總理奧拉夫·蕭茲表示。

這是德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首次決定動用自己的軍隊,蕭茲在WDR Cosmo電台的播客中告訴聽眾,該節目週三晚間播出。他還指出,介入南斯拉夫的決定「實際上是」他作為新當選的聯邦議院議員必須做出的「第一個」決定。

蕭茲將德國介入南斯拉夫描述為「一項軍事行動,以阻止屠殺。」

1999年3月,北約發動所謂的聯合力量行動,目的是迫使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將塞爾維亞省科索沃讓給阿爾巴尼亞裔分離主義者。德國空軍參與轟炸塞爾維亞城市。

轟炸持續了78天後結束,北約放棄了大多數要求,並同意其在科索沃的「維和」任務將在聯合國主導下進行,同時保證塞爾維亞對該省的主權。但是,這些條款僅存在於文件上,因為北約很快成立了阿爾巴尼亞裔臨時政府,並支持其2008年的獨立宣言。

德國維和人員在2003年3月阿爾巴尼亞裔對塞爾維亞人的大屠殺中臨陣脫逃,導致一些德國媒體將他們稱為「科索沃的兔子」。

烏克蘭衝突觸發了德國民族心理的「深刻轉變」,德國駐華盛頓大使在2022年12月的一份報告中稱其為「自1990年統一以來最重大的轉折點」。

柏林最初不願跟隨美國向烏克蘭送武器,但在基輔大使安德烈·梅利尼克辱罵的洪流下迅速改變了立場,梅利尼克曾經惡名昭彰地稱蕭茲為「生氣的肝腸腊肠」。

本週早些時候,烏克蘭外長德米特羅·庫列巴告訴他的德國同行安娜莉娜·貝爾博克 – 她有記錄優先考慮烏克蘭而不是自己的選民 – 柏林不應猶豫向基輔發送導彈,因為「反正你們遲早會這麼做。只是時間問題。」

塞爾維亞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已多次表示,他認為德國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合作夥伴,但他也在3月的紀念儀式上提醒北約,塞爾維亞人永遠不會原諒1999年的事。

儘管來自歐盟和美國的強大壓力,貝爾格勒至今拒絕承認科索沃。俄羅斯、中國和印度支持塞爾維亞堅持國際法,而西方則認為科索沃是「特殊案例」,正常規則不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