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PRwire) – 全球正在以工業化前的時期加速2.5至2.9攝氏度的全球暖化,將遠遠超過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所同意的國際門檻。
要有50%的機會達到巴黎氣候協定所採納的1.5攝氏度(華氏2.7度)限制,各國必須在本十年底將其排放量減少42%。去年,燃煤、石油和天然氣的碳排放量增加了1.2%。
今年地球已經嚐到未來會如何的味道,這份報告為下個月舉行的國際氣候談判鋪平道路。
截至9月底,全球平均每日溫度超過工業化前水平的1.5攝氏度達86天。但由於11月初兩周和10月幾乎每一天都達到或超過1.5攝氏度,根據歐洲氣候服務機構Copernicus的數據,今年已有127天。
立即閱讀:
上週五,地球首次在有紀錄以來達到工業化前水平的2攝氏度(華氏3.6度)。根據Copernicus副主任Samantha Burgess的說法。
「這真的是我們已經看到變化的跡象,加速的跡象。」丹麥氣候智庫Concito領導作者Anne Olhoff說。「根據科學告訴我們的,這只是一個微弱的警告。未來將會更像一聲巨響。」
1.5攝氏度的目標是根據長期時間尺度衡量的,而不是單日,科學家說。早前的報告估計,如果沒有明顯的排放變化,地球將在2029年初達到這個更長期的限度。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世界各國必須制定更嚴格的目標來削減二氧化碳和實施政策行動。Olhoff說。
過去兩年只有9個國家提出新的目標,所以進度不大,但一些國家,包括美國和歐洲國家,已經採取一些政策措施,略為改善了前景。
美國3750億美元的清潔能源支出,到2030年將每年減少約1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
這聽起來很多,但2022年,全球每年排放57.4億噸溫室氣體;為了限制升溫在1.5攝氏度,2030年的排放量必須下降到33億噸。這個「排放差距」為24億噸。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表示:「排放差距更像是一個排放峽谷——一個充滿破碎承諾、破碎生命和破碎紀錄的峽谷。」
因此,報告說,限制升溫在或以下1.5攝氏度的機會只有大約7分之1,也就是14%,「非常非常渺茫」。
如果世界願意接受2攝氏度的升溫限制——巴黎協定的第二個門檻——只需將排放量削減到41億噸,與現在相比差16億噸。
由於地球自19世紀中葉以來已升溫近1.2攝氏度(華氏2.2度),根據該報告的預測,本世紀末的升溫將為1.3至1.7攝氏度(華氏2.3至3.1度)之間。
兩年來,各國一直知道,如果世界想限制升溫在1.5攝氏度,就必須提出更具彈性的排放削減目標,但「主要排放國一直沒有改變其承諾」,德國新氣候研究所科學家Niklas Hohne表示。
因此,過去幾年來,年度排放差距報告的前景幾乎沒有改變。Olhoff說。
今年的排放差距報告的數據雖然準確,但不出人意料,預測的溫度範圍與其他團體的計算相符,並非報告的科學家Bill Hare表示。
古特雷斯重申呼籲各國淘汰使用化石燃料,以保持1.5攝氏度限制的生存空間,他說:「否則,我們只是在破壞救生艇的槳而已。」
「我們現在知道,2.5至3攝氏度的氣候變化影響——全球暖化的影響將是巨大的。」Olhoff在採訪中說。「從基本上說,我想任何人都不會希望自己的子女和後代面對這樣的未來。當然,好消息是,我們可以行動,我們知道應該怎麼做。」
本文由第三方內容提供商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領域: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 為全球客戶提供多語種新聞稿發佈服務(Hong Kong: AsiaExcite, TIHongKong; Singapore: SingapuraNow, SinchewBusiness, AsiaEase; Thailand: THNewson, ThaiLandLatest; Indonesia: IndonesiaFolk, IndoNewswire; Philippines: EventPH, PHNewLook, PHNotes; Malaysia: BeritaPagi, SEANewswire; Vietnam: VNWindow, PressVN; Arab: DubaiLite, HunaTimes; Taiwan: TaipeiCool, TWZip; Germany: NachMedia, dePresseNow)